學校名稱:國立嘉義家事職業學校
年級:一年級
班級:餐一乙
學號:611042
姓名:柯志達
ISBN:9789866158766
中文書名:環保一年不會死
原文書名:No Impact Man .
書籍作者:Colin Beavan/ 謝維玲
出版單位:野人
出版年月:2013/05/03
版次:初版
圖書作者與內容介紹:作者從一開始的衝動決定,一整年零污染計畫,不製造垃圾,不用電…檢視自己,過程中反覆的懵懂與摸索,一開始家人與生活上的衝突,價值觀的改變,像是:從叫外賣變成使用當地食材自己煮…一次又一次的尋找更好的方法並解決問題,到後來的反思自我,並了解到,所謂環保的重點不是在於少用資源,也不在於環境,而在於人,在於一個「更美好的生活願景」。
內容摘錄:問題並不出在我們想不想要東西,而是整個系統用什麼方式提供那些我們想要的東西。(p.107)
我的問題可能不是來自世界的現況,而是來自我的怠惰,我為某件事擔心的要命,卻什麼也不做,我不是受夠了這世界,而是受夠了我自己,我受夠了自己老把無能為力當作一個方便的藉口。(p.24)
環保生活的秘訣或許不在於選擇其他的產品,而在於-至少對揮霍成性的美國人和西歐人來說-選擇更少的產品;或許不單是選擇其他的資源,而是使用更少的資源。(p.44)
我的觀點:在看這本書之前,我一直都覺得,環保確實很重要,但那僅限於腦袋中的思考。我相信,對我以及大部分的人而言,都知道人類把地球傷的很重,也知道在這樣毫無節制且頹廢的生活下去未來會多麼可怕,但是因為懶與自私,所以遲遲沒有付諸於行動。因為吃飯懶得帶環保筷,因為出去購物懶得再拿一個購物袋,因為工廠原料用環保的很花錢等。而近幾年來也開始漸漸推廣「環保」的議題,針對這方面擬定了條約,這些條約有的歷史悠久,在歐洲、美洲、亞洲的一些國際條約早在1910年起訂立締結。一些世界知名的條約包括:京都議定書、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等。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.卡遜出版了一本名為《寂靜的春天》的書,書中闡釋了農藥殺蟲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作用,由於該書的警示,美國政府開始對劇毒殺蟲劑問題進行調查,並於1970年成立了環境保護局,各州也相繼通過禁止生產和使用劇毒殺蟲劑的法律。該書被認為是20世紀環境生態學的標誌性起點。1972年由聯合國發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「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」,提出了著名的《人類環境宣言》,是環境保護事業正式引起世界各國政府重視的開端。而這些重要的指標也成了走向環保的重要代表,雖然環保議題至今也都還在討論,但真正在執行這項「責任」的卻往往都在少數,貪圖方便、貪圖便宜、貪圖快速等,而這些便利性也正是破壞地球的開端,作者的行動跟做為,不僅僅只有環保這等收穫,他還獲的了一種不滅的物質,它名叫「精神」,這種精神是那多數人中少之又少的,對他人來說這或許僅僅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行動,但這個行動卻對地球帶來了不小的影響,甚至能斷言這種行動遠遠超越了那些簽訂了許多條約,討論了無數次,卻始終沒有做到幾項的政府來的偉大,在環境不斷惡化的狀況下,人們才開始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,有的機構也開始尋找所謂的「第二顆地球」,並設法找出到第二顆地球的做法,而在看有關這些方面的新聞時,自己有時候也在思考著,如果每個人都有環保觀念的話,是不是就可以不用為了這個問題而去尋找下個「地球」,而人們也可以不用因為這些事,每天活的戰戰兢兢,深怕哪天地球因為沒有做好環保而憤怒,不過雖然我自己這麼說,但有時候卻還是會為了貪圖方便而忽略了環保,在批評、指責他人之前,倒不如先改變自己,從自己開始做起,再想辦法改變他人,雖然憑這一己之力做得到的或許不多,也沒辦法說馬上改變就馬上改變,但只要每天努力的做環保,漸漸得改變了身邊的每個人,讓更多人重視這個問題,這或許才是作者最想表達的最快、最有效率的做法。
討論議題:如果你能站出來帶領著身邊的人做環保,那你會從甚麼細節開始做起,又該怎麼做才能讓他人配合著你的想法,一起做環保的工作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